2011/09/20

港人長時間躲在冷氣場所 電費激增補貼不治本 參加無冷氣夜培養節能習慣

香港經歷了自1884年以來其中一個最炎熱的8月。8月平均氣溫為29.5度,較正常高1.1度,與一九九零年及一九九八年並列為有史以來八月份的最高紀錄。今年的6至8月內,共37天曾發出酷熱天氣警告。相信大部份香港人都感受到,今個夏季實在是又熱又焗,8月底更因颱風影響,空氣污染指數達到「甚高」水平,最高達174。

溫度越來越高,市民更習慣性依賴室內空調,每年夏季7月至8月,本港空調的耗電量佔香港的總用電量約60%,全年平均用在冷氣上的用電量約30% - 40%。

有見及此,本會在9月7日至13日期間於港九新界成功訪問 524位市民以街頭問卷形式調查他們對氣候變化及電力使用習慣,了解他們對氣候變化的認知、日常對電力的需求,及如何紓緩氣候變化等問題。



氣候變化與生活
氣候變化與反常天氣息息相關,有近七成的受訪者都認為香港近年愈來愈熱,最明顯的例子包括「天文台發出酷熱天氣日數越來越多」及「天文台預計香港30年後不會有冬天」,亦有近三成認為氣候變化與雨量改變、颱風襲港的次數忽多忽少,導致多種傳染病爆發的機會因氣溫上升增加,甚至流感不再是冬季爆發,可能全年都成為高峰期。

對於氣候變化,九成受訪市民皆覺得要以行動紓緩問題。節約用電及少用冷氣是最多人舉出直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方法;此外,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分類回收垃圾也是為人熟悉的環保行為。香港的溫室氣體排放主要源頭是因發電廠仍依賴煤、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發電,佔總排放量三份之二,其次是接近兩成的排放的交通運輸,使用其它燃料和堆填區排放也是其中因素,可見直接與間接的溫室氣體排放是不容忽視的。

電力使用習慣
市民的電力使用習慣與電費也不無關係。有一半以上受訪者上次需繳交500至1000元電費,千元以上的更近兩成。以政府實施的電費補貼計算,每兩個月繳交的電費已有三百元補貼,補貼後的電費金額實在不能反映電力耗用情況,甚至讓市民有可浪費的錯覺。而且,當問及平日平均一日有多少時間不是在冷氣場所,令人驚訝的是,超過七成受訪者一天少於6小時不在冷氣開放的場所,甚至有一成八是沒有離開;問及九月第一個星期的情況,五成半人士更是每晚皆需要開空調睡覺的,實在令人關注。

本會早前有關空調的記者會中,家庭醫生關嘉美曾指出長期處於空調低室溫環境容易令人出現「冷氣病」,更容易增加感染傳染病的機會。

節能與再生能源
根據機電工程署資料,空調佔住宅、辦公室及零售的用電量最多。即使大部份市民都知道空氣調節是家中耗電量最大的部分 (343),但可能礙於上述經濟因素及習慣,似乎大家對此依賴不跌反升。

最近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推出「紓緩氣候變化:從樓宇節能減排開始」的諮詢文件,提出不同的節能減排建議。建議當中的一項是提議改變電費價格模式,32%贊成應以漸進式、分季節或分時段收費。我們認為如果以用者自付形式,漸進式收費遠比商業用電的累退式收費合乎環保,以鼓勵用家節能,以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之效。

除了節能以外,減少使用化石燃料也有助紓緩氣候變化。可再生能源在香港的應用仍然不足,有近四成受訪市民不滿政府現時的可再生能源應用工作和政策,市民指政府欠缺可再生能源政策,而且極少宣傳推廣。而且,三份之二的市民贊成政府投資可再生能源,不應再以化石燃料及核電為主要發電來源,贊成的市民大部份認同可再生能源可紓緩全球暖化問題。

可再生能源不單是作發電用途,在日常生活層面逐漸加入環保元素,尤其加入嶄新創意令我們不用依靠排放溫室氣體的能源,達到改善氣候變化及空氣污染問題。

香港無冷氣夜2011
「香港無冷氣夜2011」於9月29日(星期四) 晚舉行,參加人數目標為六萬個家庭及各大學宿生,參加者於當晚七時至翌晨七時期間關掉冷氣機。每部一匹冷氣機每小時約消耗0.8至1度電,並排放5.6公斤二氧化碳 (以8小時計)。換言之,每個參加家庭或宿生當晚可節省5.6公斤二氧化碳排放,即目標當晚可減少約370公噸二氧化碳,這可量化為近1萬5千棵樹吸收1年的數量。我們希望以無冷氣夜作為切入點,令市民明白減少使用空調,節約能源的重要,從而身體力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加強環保意識。

本會已邀請兩間電力公司參加,以及提供9月29日的用電量數據,以了解活動成效。現時,本活動已得到超過60間公司及機構支持參加,承諾向員工全力推動;超過100間中、小學及幼稚園亦向學生及家長呼籲參加。